日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油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王汉中院士带领科研人员揭示杂种优势利用的核心在于“聚”而不是“杂”,为促进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利用提供新的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详细]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河南郑州联合举办“生物多样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在行动”主题活动,面向青少年普及农作物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知识,面向社会公众宣传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成效,面向种业企事业单位和育种家展示推荐优异种质资源,旨在提升全民保护农业种质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和意识,全面推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详细]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别之龙教授团队联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薛绍武教授团队在Plant Journal 上发表题为《CmCNIH1 improves salt tolerance by influencing the trafficking of CmHKT1;1 in pumpkin》的研究论文,该文解析了盐胁迫下南瓜钠转运体CmHKT1;1细胞定位的调控机制及其对于离子稳态维持的重要性。[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团队研究发现脆肉鲩肉质改变过程中肌肉结构蛋白质的糖基化调控作用。糖基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反应,可以改变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研究发现在脆肉鲩肉质改变过程中N-糖基化通过调控肌肉蛋白质结构,影响肌肉纤维密度和胶原含量,导致肌肉变脆。该发现有望为草鱼肉质改良的调控机制提供新见解,也为其他淡水鱼肉质口感研发提供重要启示。[详细]
5月13日,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在杭州召开国家标准样品评审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牵头研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感官分级标准样品”和参与研制的“龙井茶分级标准样品”通过专家评审。[详细]
5月23日,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公示了27项2023年项目验收结果,其中,食品领域有6个项目通过验收。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2023年5月23日-5月29日)。[详细]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杨庆勇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Plant上发表研究成果。该研究搜集并整合了甘蓝型油菜基因组、转录组、变异组、表观遗传、表型组和代谢组等6种组学数据,并构建出首个综合性的油菜多组学数据库—BnIR,为油菜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源和分析平台。[详细]
近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张德咏研究员团队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瞿峰教授团队在PLOS PATHOGENS在线发表了题为《Intracellular bottlenecking permits no more than three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genomes to initiate replication a single cel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自身存在强烈的超侵染排斥现象。[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合作,解析了OsSHI1作为一个转录调控中枢,通过整合多种植物激素途径,进而协调水稻生长及耐逆的分子机制。2023年5月18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上。[详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研究组长期从事小麦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工作。科研人员前期在普通小麦核糖体DNA(rDNA)研究中观察到长期进化过程中不同亚基因组的rDNA发生严重的变化:A组位点大部分丢失,D组位点拷贝数减少并失去功能,B组的一对染色体rDNA位点发生位置变化。此外,研究利用小麦远缘杂交材料,探讨四倍体长穗偃麦草的起源及快速二倍化。同时,研究利用二倍体及四倍体长穗偃麦草的优良基因用于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改良。[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创新团队创制了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复合传感材料,首次实现牛奶样品中二噁英超痕量、快速SERS传感分析。[详细]
近日,中国地标节组委会联合《品牌观察》杂志社发布国家地理标志红茶品牌价值排行榜,宜宾市地理标志产品筠连红茶位列全国第八,评判价值达46.92亿元。据榜单显示,筠连红茶是唯一一个四川省上榜的地理标志红茶品牌。[详细]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傅洪拓研究员等申请的“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CATHEPSIN L GENE, DSRNA THEREOF,AND USE THEREOF”发明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US 11639502B2,这是中心首个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详细]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湖库增殖渔业创新团队(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生物学与保护工程学科组)联合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玉溪市水产工作站、通海县水产工作站、云南亚美湖泊水质治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制定的云南省玉溪市地方标准《玉溪市土著鱼类可见植入荧光标记操作技术标准》(DB 5304/T 071-2023)和《高原湖泊人工鱼巢增殖技术标准》(DB 5304/T 072-2023),由云南省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并将于2023年7月19日起实施。[详细]
黄三文团队联合国内外优秀单位,收集大量茄科物种资源,通过对100个茄科基因组的比较分析来追踪最长8千万年、累计十二亿年的进化痕迹,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进化透镜”来发现马铃薯进化约束及有害突变,绘制了首个马铃薯有害突变二维图谱。利用图谱信息,提出反直觉的自交系培育方法,开发全基因组预测新模型,使马铃薯产量预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准确度,加速了杂交马铃薯育种进程。该研究使得我国在铃薯育种基础理论和技术上站在了世界领先地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