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牵头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食品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的全链条区域综合示范”项目(编号:2019YFC1606500)完成了由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的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评价等级为“优秀”,该项目负责人为我院食品安全研究所国伟研究员,推荐单位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物营养与功能性食品创新团队研究发现了区分不同颜色青稞品种的关键特征物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领域Top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JCR一区,IF:8.1)。范蓓研究员和2020级硕士研究生杨洋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王凤忠研究员和孙晶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青海省科技计划-创新平台专项(2022-ZJ-T0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D1600100)的资助和支持。[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联合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构建了首个东方蜜蜂的泛基因组序列,并揭示了结构变异在东方蜜蜂演化与环境适应性方面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生态资源(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上。[详细]
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细菌病防控岗位科学家张永安教授领衔的鱼类免疫与病害防控团队长期关注鱼类免疫效应因子的发掘与功能研究,以期高效利用免疫效应因子防控鱼类病害。近来,团队从比较免疫学的视角系统探究了细胞因子LECT2和补体分子C3a、C4a和C5a的抗菌活性、抗菌机制及其演化规律,研究结果相继发表于免疫学经典期刊Journal of Immunology(2022a,2022b,2023),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两件。[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海水池塘养殖生态环境调控创新团队对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凋落时的细菌群落演替规律,及其对关键环境因子的影响开展了系列研究,为大型海藻栽培中的收获与海藻场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详细]
生物可降解塑料由于其易生物降解的特性,被认为是传统塑料的理想替代品。然而,在自然条件下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完全降解仍需要较长时间,且是否会对植物-土壤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尚不明确。[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业环境保护研究团队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牙鲆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牙鲆淋巴囊肿病毒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探究了与牙鲆淋巴囊肿病紧密相关的基因slc2a6应对淋巴囊肿病毒感染的特性和功能。[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物营养与功能性食品创新团队阐明了黄精多糖通过脑-肠轴调控机体发挥抗抑郁功效的作用机制。[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团队解析了茶花蜂花粉和其他蜂花粉的差异代谢谱,鉴定了茶花蜂花粉的特征代谢物,相关成果发表在《食品(Foods)》上。[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团队与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揭示了自噬在产卵工蜂中肠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分子科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详细]
孟冬晴日,华中农业大学柑橘细胞工程育种试验园挂满红彤彤、黄灿灿、金闪闪的橘柑橙柚。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枝江市桔缘柑桔专业合作社以及华中农业大学的领导专家一行走进试验园,踏上一场味蕾之旅。[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创新团队揭示了低压静电场(LVEF)辅助羊肉冻藏改善肌肉微观结构和蛋白氧化程度的机制。[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生物技术室唐永凯研究员团队在鳗弧菌和铜离子刺激中华绒螯蟹免疫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筛选方面取得新进展。[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以豆科模式植物大豆为研究对象,发现了大豆中CYP450催化酶的亚家族成员在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新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理生化(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