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2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其中,食品领域有11项成果获奖,包括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7项。[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生物技术室唐永凯研究员团队在鲤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和蛋白酶活性研究上取得新进展。[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克隆了栽培稻和近缘祖先种南方野生稻种间杂交不育的新基因位点,揭示了两个紧密连锁的基因组成一个毒药-解毒元件,可选择性败育不包含该元件的花粉,进而控制水稻种间的生殖隔离。该研究对进一步解析杂种不育机制和野生稻种质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详细]
11月29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通知,下达2023年第五批省创新研发专项经费预算,其中,涉及食品领域14个项目。[详细]
本研究以不同结构果胶(苹果果胶、柑橘果胶和甜菜果胶)、苹果中主要多酚(绿原酸和儿茶素)及多酚氧化酶构建模拟体系,探究果蔬在热加工和贮藏中果胶对多酚氧化褐变的影响机制。[详细]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粮油减损与真菌毒素防控创新团队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合作,揭示了呕吐毒素与高脂饮食摄入联合暴露造成的健康风险及作用机制。[详细]
冬季气温较低,养殖水环境变化复杂,水体浮游藻类生长不旺,水产动物摄食、活动等变弱,养殖从业者易放松警惕,导致水质恶化,引起水产动物发病甚至死亡。做好冬季水产养殖生产管理,通过适时捕捞、修整池塘、合理放养等措施为下一年水产养殖打下基础,是确保水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现研究提出冬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供各地参考使用。[详细]
为加强苹果园冬季科学管理,给来年苹果健康生产打下良好基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制定苹果园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供广大基层技术人员、苹果种植户参考使用。[详细]
10月17日,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公示了2023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其中,食品领域有55项,包括省科学技术进步奖45项,省自然科学奖7项,省技术发明奖3项。[详细]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跑研究员领衔的“长江重要种质资源评估与保护创新团队”,联合深圳华大基因简建波研究员团队在洄游型刀鲚遗传资源解析方面取得新进展。[详细]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苏艳军研究组联合南京农业大学金时超团队,构建了包含120个品种的田间小麦地基激光雷达数据集,提出了海量麦穗标记数据集构建方法,研发了结合深度学习和几何修正算法的麦穗自动识别与分割算法,实现了田间小麦麦穗的自动高效提取。[详细]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晁代印研究组联合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研究组合作,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atural variants of molybdate transporters contribute to yield traits of soybean by affecting auxin 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详细]
近日,单杨院士团队丁胜华研究员在MF抑制链格孢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淡水虾蟹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雌激素添加对日本沼虾幼虾性别分化的影响研究上取得新进展。[详细]
2023年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世界乳业峰会于10月16日—19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大会期间,第二届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乳业创新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经国际乳品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DF)推荐,全球知名乳业专家评审团评审,来自中国伊利集团申报的两个项目最终获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