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猪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在猪肌内脂肪(IMF)相关分子特征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根据IMF含量对北京黑猪进行分组,通过转录组及的代谢组鉴定出了肌肉中与IMF含量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小分子代谢物。[详细]
针对我国优异家畜地方品种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的问题,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余大为研究员、家畜胚胎工程中心赵善江副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李伟研究员团队联合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在线发表了题为“Improve meat production and virus resistance by simultaneously editing multiple genes in livestock using C[详细]
11月17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黑果枸杞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高值化利用”进行了验收。[详细]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长期开展饲草拓面增量,提质增效方面的研究,聚焦逆境条件下饲草适应机制和“种地互促”养分管理技术的研发,近期在盐碱胁迫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详细]
近日,云南省科技厅公示了2024年度科学技术普及专项拟立项项目,其中,食品领域有5项,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2023年10月18日—10月24日)。[详细]
冬春季是全年豇豆病虫防控和农残治理的关键时期。华南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适宜,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豇豆蓟马的发生危害重、防治难度大、残留风险高。为做好冬春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现农药减量控残,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特制定本意见。[详细]
10月16日,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了2023年度省级知识产权计划项目审核受理情况,食品领域有55个项目进行审核,其中,47个项目符合申报要求,予以受理并进入专家评审环节;8个项目,不符合申报要求,不予受理。[详细]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机所刘平等人发明的“螺旋输送式南极磷虾虾水分离装置”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21211483316.7。[详细]
近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青海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的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高原冷水鱼养殖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进行了验收。[详细]
10月6日,首届布鲁塞尔“马瑟兰”国际葡萄酒大赛结果揭晓,长城五星马瑟兰/西拉干红葡萄酒、长城鉴赏家马瑟兰混酿干红葡萄酒两款产品荣获金奖。[详细]
11月27日,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发布通知,安排福建省2023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省级),其中,食品领域有8项,涉及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类。[详细]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机所邹海生等人发明的“一种适用于水坝集运鱼的转运及分类暂养系统”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2110302817.4。[详细]
11月22日,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了2023年度省级知识产权计划(公开征集)项目拟立项名单,其中,食品领域有3项通过审查。[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葫芦科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黄瓜耐冷分子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揭示了CsSGR调控黄瓜冷胁迫的分子机制,鉴定了CsSGR编码区SNP323是影响CsSGR蛋白作用及黄瓜耐冷性的重要功能位点,发现耐冷单倍型CsSGRHapG参与黄瓜对高纬度寒冷地区的适应性。[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团队研究发现油菜蜂王浆特征标志物S-甲基-L-半胱氨酸亚砜,为鉴别油菜蜂王浆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