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资讯 > 食品科技

食品科技

分类: 企业动态食品行情品牌资讯食品名企食品学院食品法规美食制作中国食品国际食品 国际预警权威发布食品科技外讯导读产经企业食品价格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全面分析了加工桃果实在制罐和贮藏前后的营养成分变化,揭示了黄肉桃营养特征,为桃果实多元化利用提供了代谢组学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详细]

  • 近期,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团队研究发现,断奶腹泻仔猪粪便中真菌Candida Tropicalis丰度显著降低,代谢物磷酸胆碱含量显著升高,且断奶腹泻仔猪结肠组织中的氧自由基和中性粒细胞诱捕网形成增加;断奶应激导致形成的氧自由基通过激活dectin-1基因表达,促进中性粒细胞诱捕网生成,进而杀死Candida Tropicalis。[详细]

  • 受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强度大、降雨范围广等因素影响,玉米南方锈病目前已在黄淮海夏玉米区见病540多万亩,部分地区病田率超过50%,发病时间比大流行的2021年提前10—15天,防控形势严峻。为指导做好防控工作,我中心组织制定了玉米南方锈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详细]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智慧栽培创新团队系统分析了物候期的时空变化、气候变化与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关系,大豆生产和生长季节的物候期变化趋势以及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和适应性,为合理规划大豆生产以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大田作物研究(Field Crops Research)》上。[详细]

  • 近日,质标所“农业标准物质”创新团队建立了乳粉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成分高准确度定值方法,制备了均匀、稳定且量值准确的我国首个乳粉中DHA成分分析用标准物质。相关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并获得国家二级标准物质1项。[详细]

  • 入秋以来,西南、东北稻区一季稻已陆续进入成熟期,田间病虫情基本定局;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中稻处于抽穗至乳熟期,华南、江南双季晚稻处于分蘖至孕穗期,重大病虫害持续发展,局部地区重发趋势明显。截至8月31日,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6.8亿亩次,同比增加14.7%。结合当前病虫害发生情况、寄主条件和未来天气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下阶段水稻“两迁”害虫、钻蛀性螟虫暴发成灾风险高,台风波及区域水稻细菌性病害扩散流行风险高;重大病虫害发生危害盛期将持续至9月底。[详细]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毒病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真菌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系统,通过靶向赤霉菌致病或毒素合成相关基因获得弱毒菌株,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提供了一种新策略、新技术和新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