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苹果抗逆与品质改良创新团队马锋旺教授/毛柯副研究员课题组在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了HD-Zip转录因子MdHB7-like通过促进盐胁迫下植株的自噬活性及Na+外排增强苹果耐盐性的分子机制。[详细]
8月4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公示2022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会议审议结果,包括1名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建议获奖人,40项建议获奖项目。其中,食品领域有6项项目获奖,包括建议获奖项目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详细]
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惠竹梅教授团队在紫外和红外辐射对转色期酿酒葡萄挥发性香气组分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详细]
为科学应对当前洪涝灾害和高温热害,做好后续水稻防灾减灾工作,要以“及时制定预案、以水控旺降温、施肥促壮提产、科学防病治虫、适时收获保产”为重点,落实技术措施,构建健壮群体,为实现水稻丰产丰收打好基础。[详细]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周建斌教授团队在黄土高原苹果种植对区域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影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详细]
针对当前大豆苗情长势和天气形势,各地要着力抗高温干旱、防湿涝渍害、防病虫危害、防低温早霜的“一抗三防”,加强田间管理,强化防灾减灾,构建合理群体,夯实大豆丰收基础。[详细]
7月24日,福建省科学技术厅下达2023年区域发展等省级科技项目计划,其中,食品领域有69项。[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系统分析高低畦种植冬小麦模式发现,与常规畦种植相比,冬小麦产量、水氮利用率、综合经济效益等要素提升明显,是一种可大范围推广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详细]
由黑龙江所吴松等人完成的“一种养殖池用水质抽样检测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授权专利号:ZL202111543145.2。[详细]
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事件偏多,农业防灾减灾任务艰巨。要坚持底线思维,把抗灾夺秋粮丰收保安全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未雨绸缪,准确分析研判灾害发生形势,充分估计灾情影响,科学防灾减灾,奋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详细]
近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7月全国大豆生产技术会商会,分析当前大豆苗情长势和有利不利因素,提出近期田管技术建议。当前,全国各产区大豆长势总体较好,生产条件总体有利,但局部地区存在土壤湿度大、渍害风险高、病虫草害防除压力大、持续干旱等问题。[详细]
7月24日, 海南省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公示了2023年度7月份(第一批)省级财政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意见,其中,涉及食品领域37项,包括,34项通过绩效验收评价、3项不通过。公示期5个工作日。[详细]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姜毓君教授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营养与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特殊生命周期医学食品创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启动会于2023年7月28日在哈尔滨隆重召开。[详细]
近日,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发布了65项地方标准,其中包括黑龙江所郑先虎等人起草的《梭鲈人工繁殖技术规程》(标准号:DB23/T 3439-2023)、梁利群等人起草的《瓦氏雅罗鱼苗种培育技术规程》(标准号:DB23/T 3438-2023)。[详细]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687号公告,公布了2023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委员会审定的17个新品种,黑龙江所培育的鲤“龙科12号”通过审定(水产新品种登记号:GS-01-004-2023)。[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