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大豆、玉米已由苗期进入到旺盛生长期,这既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议精神,提升大豆、玉米病虫害科学安全用药水平,高质量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标,特制定如下意见。[详细]
7月24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公示拟立项2023年县域特色产业和钒钛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其中,食品领域有4项,公示时间为2023年7月24日-28日。[详细]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材料与分离分析组多年来致力于马铃薯营养组分、食品安全和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详细]
近日,农业农村部第687号文对2023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17个水产新品种予以公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牵头选育的中国对虾“黄海6号”新品种(登记号为GS-01-008-2023)、金虎杂交斑新品种(登记号为GS-02-001-2023)及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完成的罗氏沼虾“数丰1号”新品种(登记号为GS-01-006-2023)、红鳍东方鲀“天正1号”新品种(登记号为GS-01-005-2023)榜上有名。[详细]
7月6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公示了2023年第三批科研项目评审验收结果,食品领域有7个项目通过验收,1个项目未通过。[详细]
广东省是我国菠萝最大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近一半。2021年,广东省菠萝种植面积约3.91万hm?,产量122.0万t,产值达35亿元。2015—2016年广东省菠萝产业经历了短暂调整期,“十三五”期间,广东省菠萝产业逐渐得到恢复,产量和面积开始逐年提升,其中自主菠萝品种选育、种植技术等也逐渐提升。立足广东省菠萝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其产业面临问题,提出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力图为广东省菠萝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详细]
近日,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所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创新团队在食品领域国际著名期刊《Food Frontiers》(IF=10.0)发表研究论文,系统报道了珍珠油杏杏仁蛋白水解物中潜在抗氧化肽鉴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
7月20日,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召开黑米产业专业委员会(简称“黑米产业专委会”)成立会议。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简称“联盟”)理事长、加工所所长王凤忠,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加工所副所长范蓓,联盟秘书长、加工所王琼研究员,新华网物联网运营总监王翔,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庆阳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张学力等出席会议。[详细]
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公示了2023年度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创新支撑计划乡村产业振兴)拟立项目清单,其中,食品领域有60项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示范项目。此外,还有32项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项目。公示时间2023年7月4日至7月10日。[详细]
7月21日,第24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揭晓,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棘皮类病害防控与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完成的“一种用于抗病刺参选育的遗传分子标记组合及其应用”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彰显了黄海水产研究所在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中取得的突出成绩。[详细]
7月24日,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公示了2023年度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拟立项项目,食品领域有31项。公示期为2023年7月24日至7月28日(5个工作日)。[详细]
近期以来,受台风“杜苏芮”等的影响,东南沿海等地遭受暴雨、大暴雨侵袭,江淮、黄淮东部和京津冀等地出现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田间积水较多、涝渍严重,导致水稻、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农作物长势弱、伤口多、抗性差,非常有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为害。为做好台风洪涝灾后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减轻灾害损失,特制定如下意见。[详细]
7月4日,云南省科技厅公示了202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受理情况,202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于2023年5月30日截止提名,省科技厅共受理奖励提名项目419项,云南省科技厅对受理的奖励提名项目进行了形式审查,通过项目403项,不通过项目16项。其中,食品领域有60项通过审查。[详细]
2023年7月31日,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专家对由枣庄市东粮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基于小麦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糖尿病患者专用食品研究开发”进行评价。[详细]
7月25日,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公告,公布了拟提名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人选),食品领域有2个项目。[详细]